新闻中心
生物质能碳减排潜力超过20亿吨,如何将碳市场变成发展“红利”?
导读:作为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具有绿色、低碳、清洁等特点。同时,由于其来源与农业农村、垃圾处置等密切相关,环境、经济效益也很突出。而当前,生物质能也凭借着出色减碳的能力,在碳市场的催动下迎来更多发展红利。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一批减排固碳典型案例,生物质能替代亦被重点提及,具体利用方式有打捆直燃集中供暖,成型燃料供暖、热解气化集中供暖、沼气发电、沼气工程集中供气、生物天然气等。北方可通过使用秸秆等生物质替代煤炭进行集中供暖,南方则能利用沼气进行供暖与供气。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减碳的价值正在进一步被挖掘。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编制的《3060零碳生物质能潜力蓝皮书》中指出,如能合理使用,生物质能将创造负碳排放,成为环境修复的方式之一。根据统计,目前我国生物质能资源量能源化利用量约4.61亿吨,可帮助实现碳减排2.18亿吨,预计到2023年,生物质能各类途径的利用将为为全社会碳减排超9亿吨,到2060年这一数字增至20亿。
这里所说的生物质能,通常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粪便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但是,尽管减碳潜力巨大,我国目前生物质能利用一直出于起步阶段,在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不到10%,距成熟的商业化运营模式还有一定差距。“发展生物质能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一环。”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具有绿色、低碳、清洁等特点。同时,由于其来源与农业农村、垃圾处置等密切相关,环境、经济效益也很突出。而当前,生物质能也凭借着出色减碳的能力,在碳市场的催动下迎来更多发展红利。2021年至当下,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多项关键性指导政策,如: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和生物天然气;《“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 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到推进农村生物质能源多元化利用,加快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农村清洁能源利用体系;《“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有序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和沼气发电……
《生物质能项目参与碳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全国碳市场启动后按照目前的统计数据,电力市场覆盖配额40亿吨左右,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理论上可支持2亿吨碳信用来做抵消。生物质能参与其中,按照利用的技术类型可分为:直接燃烧、垃圾处理、沼气回收利用、生物质气化、生物液体燃料、用户侧的燃料转换五大类。一直有望重启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也将成为可再生能源项目将碳资源“变现”的重要渠道。
有关券商指出,“双碳”中长期战略要求不变,生态环境部同时不断加快推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垃圾焚烧项目有望获得额外收益支撑,废物资源化能源化项目以及生物质能源类项目亦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