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争先苏中城市区 建设幸福新亭湖 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011-06-27 文章来源:中国盐城环保科技城 浏览量:0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盐城市亭湖区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盐城市亭湖区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亭湖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区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盐城市亭湖区第七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进一步动员和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争先苏中城市区,建设幸福新亭湖,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的五年

 区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全面达小康、建设和谐新亭湖”宏伟目标,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六化联动”战略,科学应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胜利完成了区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亭湖的科学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

 ——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67亿元增加到2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608美元增加到5280美元,均增长2.3倍。财政总收入从5.06亿元增加到52.5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从2.6亿元增加到24.41亿元,分别增长9.4倍、8.4,占全市比重分别提高了4.8个、5.9个百分点。2010年,全区不含基金总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均列全市第二,税收收入总量、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均居全市首位,财税收入超亿元单位达22个。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倍。综合实力全省排名近三年上升9位,在苏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19.439.541.1调整优化为1145.843.2,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8.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6.5亿元增加到87.4亿元,定报企业、销售超亿元企业、纳税超千万元企业分别达338家、100家、13家。服务业增加值从28亿元增加到95亿元,现代物流园、建军路中心商业区、新区商务商贸区加快建设。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面积分别增加到32.6万亩、9.8万亩,新增千亩高效农业示范园6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比“十五”期末提高0.73个、3.5个百分点。

 ——载体建设强势突破,发展空间实现新拓展。环保产业园50平方公里、亭湖新区40平方公里、现代物流园31平方公里的建设框架全面拉开,成为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环保产业园建成“八纵五横”40公里路网,绿巢、科学家工作室、环保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使用,科行、吉地达等6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和中建材环保研究院、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南京大学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等研发平台成功落户,园区成为国家级环保装备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十大环保产业园之一。现代物流园建成“五纵八横”路网,装饰装潢材料市场、白马商城、义乌国际商贸城等25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建成市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成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光电产业园建成“六纵五横”路网,伯乐达光伏、微磁传感器、极立电子等1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交易园建成市场面积达27.8万平方米,康师傅矿物质水项目竣工投产。大洋湾生态运动园、区高效农业示范园等特色园区竞相发展,各镇工业集中区特色化、规模化进程加快。

 ——配套功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城乡规划体系全面完善,高速圈内总体规划、重点片区控制性规划、核心区城市设计、各镇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和集镇控规实现全覆盖。城建投入从“十五”期间的10.6亿元增加到32.7亿元,城市化率达80.5%。新区建设日新月异,希望大道改造、东亭路等主次干道网络基本建成,环卫、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全面完善,区行政中心办公区投入使用,盐城小学东校区建成招生,新区医院门(急)诊楼和区文化艺术中心顺利封顶。新洋经济区开放大道整治、化工企业搬迁顺利完成,污水处理厂、汽车北站全面竣工。旧城改造成效显著,配合完成了解放路BRT、开放大道BRT、人民路、毓龙路等道路改造工程,顺利实施了北港、耿伙等城中村改造工程,五洲国际、宝龙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全面推进,先锋岛、剧场路等地块改造取得重大突破,保障了串场河景观带、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改造面积148万平方米。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入30亿元,实现村村通等级以上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总里程分别达46.3公里、86.9公里,331省道、宁靖盐高速青墩连接线、新204国道建成通车。镇村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项目230项,累计完成投入12.7亿元。生态建设扎实有效,五年新增折实造林面积5.8万亩。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体制机制迸发新活力。围绕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重大项目、实际到帐外资三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承诺目标制、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的考核机制。组建环保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光电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交易园,完成盐东、黄尖镇划入交接工作,实施南洋、新兴镇的行政区划调整,形成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板块经济新格局。成立了亭湖新区和新城街道,拓展了城市发展新空间。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区城投、交投、旅投等区级融资平台累计实现融资13.67亿元。放大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平台效应,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75亿元,解决过桥资金130亿元。顺应市区城管重心下移,构建起市区联动、城乡互动的城管体制。出台新特产业培植、企业技改扩能、城乡统筹发展等激励政策,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争取点供、独立选址等方式,多举措保障重点工作快速推进。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了“一站式”审批服务体系。全面突破农村“三大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分别达361家、43家、18家。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累计协议注册外资8.6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4.6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1倍、13.8倍,信音电子、百脑汇资讯广场等一批重点外资项目落户。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亭湖新区与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合作共建园区。

 ——社会事业协调推进,民生福祉有了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580元增加到200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505元增加到9985元。民营经济注册资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是“十五”期末的13.4倍、5.7倍、8.3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5%,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75%。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低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支出各类社会保障资金12亿元。组建五大教育集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城乡“15分钟健康圈”。提升计生世代服务水平,成功创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繁荣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群众性体育事业取得新突破。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率先成立镇(街道、经济区)政法委员会,“平安亭湖”、“法治亭湖”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得到新提升。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涌现出陈锐、张忠泉等影响广泛的重大典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不断健全。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切实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阵地建设为基础,深入推进“强基工程”。舆论宣传氛围浓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引进了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持续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强化执法、效能监察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惩防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展,人大、政协工作富有成效,基层民主建设、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得到新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双拥、三老一关、人民武装和民族、宗教、台侨、党校、党史、档案、保密、老干部等工作扎实推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结果,是历届区委打下良好基础以及广大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区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亭湖区第六届委员会,向为亭湖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位同志、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必须坚持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推动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有机结合、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有机结合、狠抓当前与谋划长远有机结合、改革创新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构建起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才能持续增强发展动力、赢得发展先机、增创发展优势。

 ——必须坚持进位争先、跨越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面对危机科学应对、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积极弘扬“敢想敢干、说干就干、干就干成”的工作作风,大力度解放思想,全方位进位争先,推动各项工作全市率先、苏北领先、全省进位。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保持创业的志气、创新的勇气、创优的锐气,才能持续奋力赶超、勇争一流、跨越发展。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聚焦重点,深化改革,围绕新特产业、重大项目、城乡统筹、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积极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建设环保产业园等重点载体,率先突破新特产业,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要实现以快补晚、后来居上,必须立足区情、开拓创新,重点重抓、以新争优。

 ——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谐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为民兴办实事,切实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档、社会管理创新、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全面提升民生福祉。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才能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

 ——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合力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实践证明,党是引领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事业才能无往不胜。

 我们在充分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综合实力仍需壮大,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尚未形成,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凸显,群众持续增收的压力较大,社会事业仍滞后于经济发展,部分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有待加强,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研究解决。

 夺取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新胜利

 今后五年,是我区争先苏中城市区、建设幸福新亭湖的决战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夺取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新胜利、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把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的生动实践在亭湖具体化,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一要准确把握宏观形势的新变化。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向纵深发展,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尤其是面临着江苏沿海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亭湖科学发展、跨越争先的机遇千载难逢。但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国内宏观政策变化等影响不断深入,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在增多,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造条件、乘势而上,抢占先机、加快发展。二要准确把握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就进入了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快速调整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资源环境的约束、改善民生的压力在加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也更加迫切。我们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等优势,牢牢把握新阶段的新特征,积极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切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三要准确把握区域竞争的新态势。区域竞争不进则退、慢进即退、慢转也是退。苏南地区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加快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苏中地区在抢抓沿江、沿海开发重大机遇,加速巩固和扩大领先优势;苏北兄弟县(市、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形势逼人,压力催人,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提速赶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抬高目标、奋起直追,跨越发展、进位争先。四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十二五”时期,我区步入了改善民生的普惠期,冲刺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目标、推进社会保障提档扩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事业单位改革等民生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让人民群众更加直接、更加充分、更加实在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争先苏中城市区、建设幸福新亭湖”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新产业、新城区、新农村为依托,大力实施产业新特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生态文明化和突破创新驱动、突破沿海发展的“四化两突破”战略,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的要求,全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力争五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以上,力争五年增两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力争五年翻两番;规模以上工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力争五年增两倍,发展速度领先苏中,全省排名持续进位。

 ——产业结构明显提升。大力实施新特产业倍增、现代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到2015年新特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4451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大力实施突破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在苏北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区。

 ——城乡面貌明显提升。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城乡建设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城市化率达到86%以上,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一体发展的新格局。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单位GDP能耗比“十一五”期末下降2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以上,环境综合指数保持在90分以上。

 ——人民生活明显提升。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力争分别达到4万元、2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现城乡联网供水全域覆盖、重大疾病全额救助、义务教育全面延伸、保障住房全部到位,建立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法治建设进程全面加快,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5%以上。

 奋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争先苏中城市区,建设幸福新亭湖,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力实施“四化两突破”战略,以新思路、新举措奋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致力推进东向出海,加快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

 明确沿海发展的定位。沿海开发是江苏新一轮发展的最大空间,是盐城加快振兴的希望所在,也必将成为亭湖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新一轮区划调整实施后,我区将全面融入沿海,成为大市区东向出海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全区上下要适应区情的新变化,强化“海”的意识,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主动适应海洋经济时代的新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东向出海战略的部署,重新审视和谋划亭湖未来的发展,融入沿海,借海发展。在组织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等方面全面向沿海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加快建设东部沿海现代化城市区、全省重要的新特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江北市场农业第一县(市、区)和长三角知名的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

 优化沿海发展的布局。注重发挥沿海和中心城市区的优势,结合我区城乡复合型城市区的特点,切实优化沿海发展的产业规划,加快形成“一核一轴两带多组团”的布局。“一核”就是要发挥地处主城区的优势,推动亭湖新区与老城区联动发展,打造东向出海的龙头;“一轴”就是要发挥331省道这一大市区东向出海主通道的轴线作用,围绕打造新特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带、沿海湿地旅游新干线和城镇组团群的功能定位,抓好产业、项目布点和基础设施建设;“两带”就是要推进沿234省道现代物流及专业市场、都市工业带和沿步湖路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带建设,带动新洋、新兴、步凤、便仓、伍佑等加快发展;“多组团”就是要依托环保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新特产业园区和南洋、盐东、黄尖新镇区打造新的城镇组团,推动市区和沿海融合、产业和城市互动、城市和镇村统筹、开发和保护并重,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明确沿海发展的要求。坚持特色发展,针对我区沿海突破港口、发展临港产业空间不大的现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环保、光电等新特产业,以错位发展实现以特取胜、跨越赶超。坚持生态发展,突出环保优先,更加注重发挥沿海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湿地生态旅游新轴线,突破旅游业发展。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快构建连接市区、联通海港的交通网络,推动城市功能向东延伸,实现大市区和沿海一体化发展。坚持项目带动,切实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力度,快速突破龙头项目和领军人才,促进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坚持联动发展,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与大市区、沿海县(市)互动并进、联动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发展提速。

 二、致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新特产业跨越发展。坚持把产业新特化战略作为“十二五”发展的第一战略,大力实施新特产业倍增计划。继续举全区之力建设环保产业园,按照建成国家级“环保研发和产品装备生产基地、环保材料产品和科技成果交易基地、环保工程服务基地、环保城镇示范基地”目标,大力招引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前3强企业和“中字头”、“国字号”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加快实施在手的菲达、碧水源等重点项目,全面启动以环保小镇为重点的配套功能建设,深入推进与国家环科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的战略合作,奋力抢占产业制高点。力争到2015年产业规模达500亿元以上。抢抓机遇突破光电产业园发展,加快建设光电产业园工业邻里中心,大力实施富港电子、三帝光电、丰盛光电科技园等项目,着力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园区做大做强。力争到2015年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建成全省知名的光电产业基地。坚定不移地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交易园建设,重点抓好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综合配套功能,理顺市场运营监管机制,加速突破龙头企业,切实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力争到2015年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打造立足盐城、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农副产品加工交易基地。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比重提升、结构优化,努力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产业园区配套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大力突破物流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省级重点物流基地的品牌效应,依托沿河、沿路、沿铁的交通区位条件,加快推进新兄弟物流、富日物流等在手项目,大力引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提升物流业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依托新特产业发展,加快突破工业设计、工程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引导龙头企业从产品制造商向方案提供商和工程服务商快速转变,推动新特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放大城市区优势,加快发展家政、养老、中介等新型服务业态。突出抓好先锋国际广场、同曦鸣城、百脑汇资讯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加速推动传统商贸业向高端攀升。大力推进奥威斯梦幻水城、千鹤湾国际养老社区、大洋湾生态运动园、便仓枯枝牡丹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把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推动装备更新、技术革新、品牌创新。继续实施“百企千万”技改工程,按照信息化提升工业化的思路,引导羽佳、飞驰、大宏等企业提升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汽车零部件、纺织、轻工等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引导中马、圣泰等企业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大“一企一策”服务力度,推动科行与中建材、吉地达与中电投远达、三菱与大唐研磨等企业的重组合作,支持高和、长虹等条件成熟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到2015年伯乐达、海螺等2家企业纳税超亿元,全区纳税超千万元的工业企业达30家以上,新创中国驰名商标2个,培植上市企业3家。

 推动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大力实施“区有万亩示范园、镇有5千亩示范片、村有百亩示范方”建设计划,带动农村“一户一棚”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合作、专业合作、互助合作,促进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发展,到2015年比重分别达80%35%,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强农村水利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高层次地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深入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培育现代农民,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确保到2015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

 三、致力推进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区

 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以新特产业园区为龙头,着力推进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建设,鼓励中建材、复旦复华等重点企业建设科技孵化基地,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入驻园区、创业发展,到2015年建成创新创业载体30万平方米以上,培育省级公共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10家以上。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鼓励引导园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促进政产学研用合作、科技人员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成长,到2015年力争有70%以上的规模骨干企业设有研发机构,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大政府投入,鼓励企业投入,引导社会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确保财政性科技投入占GDP比重逐年提高,科技经费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企业研发人员和发明专利占全社会的比重,确保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3%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年均增长0.3个百分点以上。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鼓励发展科技担保公司、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

 加大科技人才支撑力度。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围绕加快推进“四化两突破”战略,把直接引进人才和柔性集聚人才、合作培养人才结合起来,着力吸引一批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教授、院士等高端人才,培育一批符合本地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工等实用型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从资金扶持、住房保障、福利待遇等各个方面,制定实施激励政策,加快集聚高素质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以人才优势构筑发展优势,引领经济高水平发展。

 四、致力推进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策应大市区东向出海战略,按照组团造城出形象的要求,全面会战新区建设,加快实施上海绿地、辽宁明城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大力推进亭湖高级中学、新区医院、区文化艺术中心等城市公共配套项目,切实加快东绕城、黄海路东延等道路和新丰河主题公园、大新河绿带、机场河绿带建设,招引知名的商业零售、餐饮服务、娱乐企业落户经营,力争用五年时间基本建成河东新城核心区,打造大市区东向出海的“桥头堡”。加快实施城北片区人民北路、范公路、北环路等城市路网建设改造和城北公园、北出口景观等工程,大力推进博联、奥特莱斯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完善现代物流、都市工业和新型商住三大功能,做优片区环境。按照市委、市政府“治水造桥做环境”的部署,配合实施跃进河、小洋河整治和串场河景观带建设,加快人民商场、剧场路、酒厂路、八十间等重点地段旧城改造步伐,继续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和老小区整治,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大力实施街道、社区阵地达标工程,五年内街街均建成集公共服务、行政办公、总部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全面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围绕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目标,大力推进临海高等级公路、234省道、226省道、连盐铁路电气化复线改造和亭湖港、铁路货站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到2015年基本实现镇镇高等级公路全覆盖,城乡道路循环成网,城市公交通镇率、客运班车通村率全部达100%。加快饮用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到2013年实现城乡联网供水全覆盖。加快推进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把新镇区、新社区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节点,推动试点镇村创新思路、迅速突破、早出形象,带动各地因地制宜、创塑特色、加快发展。按照“一镇一品”的要求,提升镇工业集中区节约集约发展水平,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城乡统筹发展。

 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按照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彰显特色的要求,做深做细规划,做精项目设计,确保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水平建设。坚持项目精细化管理,强化施工全过程监督,努力把每一项工程打造成对人民负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环卫作业规范化、水域环境洁净化、景观亮化特色化,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强化城市物业管理,加快城市管理现代化步伐。

 五、致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激发科学发展新动力

 大力突破对外开放合作。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引导外资重点投向新特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高效农业和城市建设,着力提高外资利用的规模与质量。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不断拓展外经合作空间。深化接轨上海工作,以新特产业园区为载体,通过结对共建,突破与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的合作,努力在人才交流、项目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大力突破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社会领域改革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到2015年全区私营企业达2万户、个体工商户达20万户、民营经济注册资本达1000亿元。深入有序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探索实施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建立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鼓励盐东镇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强镇扩权”试点工作快出成果。深化教育、文化、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各项改革,让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城乡人民所共享。

 大力突破要素瓶颈制约。坚持用改革的方法破解发展难题,突出转型升级、城乡统筹、改善民生等领域,在政策资金、税收优惠、要素供给等方面出台更加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重点工作快速突破。大力拓展融资渠道,提升投融资平台运作水平。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新途径,扎实推进“双置换”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节约集约发展为导向,加大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组织力度,形成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快建设幸福新亭湖】

 加快建设幸福新亭湖,就是要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像落实经济指标那样落实民生指标,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区人民。

 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把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硬任务”。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积极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渠道”,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全力拓展就业空间,优先解决好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退伍士兵、被征地农民等群体的就业问题,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面,让更多有创业意愿的人通过创业不断增加经营性收入。拓展投资渠道,鼓励居民依法投资经营,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增加劳务性收入,缩小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

 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惠民生、高标准、可持续”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完善各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积极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逐步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提高特困群体、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政府示范性养老、社会化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配合实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位商品房以及公共租赁房建设,加快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扩大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完成校舍安全、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围绕“四确保一深化”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效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计生事业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积极发展群众性体育事业,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人民健康素质。

 着力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群众权益维护、利益协调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到在政策制定上让利于民、在政策执行上便捷于民、在公共服务上普惠于民,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切实强化基础,推进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赋予社区更大的自主权和治理空间,提升社区自治能力,更好地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深入推进“法治亭湖”、“平安亭湖”建设,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加快法治城市创建步伐,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健全“大调解”、“大防控”机制,加快推进城乡社区警务改革,完善人民调解制度,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抓好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确保到2013年全区国家级生态镇、村覆盖率达80%以上,建成国家级生态区。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绿色亭湖”。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强重点区域环境监管,狠抓重点污染企业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降能耗、减污染。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广节能新技术,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着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围绕建设文化强区的目标,按照文化惠及全民的原则,加快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结合区文化艺术中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配套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群众性文体设施。丰富和繁荣文化创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不断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文化会展、动漫游戏等产业,实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共同繁荣。以先进文化引领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着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重视做好外事、对台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深化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和社区事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公共事务,开展民主监督。继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工作。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争先苏中城市区,建设幸福新亭湖,党的领导是关键。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党建创新工程为抓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亭湖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凝聚科学发展共识。强化理论武装工作。继续巩固党委理论中心组、党校等学习阵地,完善督学、考学机制,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快探索推进跨越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切实提升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夯实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干部、鼓舞群众。深入宣传未来五年的主题主线、奋斗目标、发展战略,用美好的发展愿景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大力推动观念创新。深入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支持改革,善待挫折、宽容失败,以新的思想解放推进新的观念创新、引领新的跨越发展。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紧扣发展需求选拔培养干部,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进团结为重点,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推动干部合理有序交流,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加大干部监督考核力度。坚持实绩为先,科学设置考评考核内容,综合评价各级干部的德才表现,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以有效的激励措施和严格的问责办法,确保从严管理干部落到实处。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筑固本强基堡垒。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科学发展争一流”活动为载体,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在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重点工作上创先争优,在培植新特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上创先争优,在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发展惠民上创先争优,奋力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大力实施强基工程。创新设置方式,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快提升服务群众、带民致富、维护稳定的能力,推动城市社区党组织加快提升服务居民、扶贫帮困、构建和谐的能力,推动“两新”党组织加快提升服务社会、有效覆盖、凝聚人心的能力,推动机关党组织加快提升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能力,拓展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的要求,把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吸纳到党内来。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党员队伍结构优化、素质提高。大力实施党员关爱帮扶工程,强化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绩考核,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环境。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以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为重点,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利益观,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抵御各种诱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健全完善惩防体系。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为根本,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制约和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突出对党政“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切实提升机关效能。健全完善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和监督体系,努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严格执法,强化纠风,坚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治庸、治懒、治散,推动机关效能建设,打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五、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勤政为民形象。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今年是建党90周年,各级干部要牢记宗旨、坚定信念,扎实工作、勤政为民。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耐心细致地倾听群众呼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千方百计地为群众办好事,满腔热情地为群众解难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永葆先进本色。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最大的责任,坚持事业为上、责任为重、工作为先,真正把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作为基本要求,把心思用到干事创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把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贯穿于工作的每个环节,努力营造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谋发展一股劲的生动局面。大力弘扬雷厉风行之风。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当务之急就是要雷厉风行、立说立行。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奋力把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坚持困难面前不低头、重任面前不退缩,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快、更加扎实,以高速度赢得高效率,以快节奏推动快发展。

 同志们,新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争先苏中城市区,建设幸福新亭湖,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