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关于动力电池回收,你想看的专家观点都在这了
导读:对于动力电池回收问题,专家学者们都有哪些观点、看法、技术和建议?小编整理了2022年环保在线举办的动力电池回收相关线上研讨会中部分专家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及其回收问题近几年备受关注。行业预测未来10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规模将达到1648亿元,或成为一个新的爆发行业。目前,在政策及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经济价值逐渐凸显,产业化或将迎来提速。
对于动力电池回收问题,专家学者们都有哪些观点、看法、技术和建议?小编整理了2022年环保在线举办的动力电池回收相关线上研讨会中部分专家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综合业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邓毅
邓主任认为,要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约束能力。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运输/贮存等过程的安全风险控制、梯级利用和资源再生企业准入条件、金属清洁再生技术与装备、废电解液无害化处理要求、回收处理过程特征污染物以及其环境保护要求等。邓主任建议在产品标准体系及市场准入规则设计中,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出厂规格尺寸的统一,限定电池的长度、宽度、接点位置、厚度等,并统一充电接口,实现相同型号电池的互换和充电器的通用。同时,还要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标准、回收利用标准、梯次利用设计指南等国家标准制定,设计废旧动力电池统-的回收利用流程,要求各企业严格按照该流程实施。
在市场层面,要创新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商业模式,在动力电池回收信息管理方面,建立动力电池数字编码制度和回收处理信息管理系统,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在多利益主体间的流动进行大数据溯源管理,将废旧动力电池编码信息及时传递至回收处理企业,以期形成闭环供应链商业模式;在回收责任主体方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开展多元化组合式回收;在处理方式上,应遵循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有的原则,力求使废动力电池的产品剩余价值和资源价值达到最大化。
在回收体系建设方面,邓主任认为应结合“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选取具备动力电池回收基础的重点城市开展废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试点。打造“电池正极原材料动力电池系统-废|旧电池回收”的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引导责任主体自发开展独立回收、多渠道合作回收,形成覆盖面广、回收率高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研究员/教授 徐盛明
徐教授认为,新能源汽车是减少石油依赖和消除城市雾霾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就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的新车销售要达到车辆总销量的20%左右。而我国锂离子电池相关金属元素储量严重不足,回收利用是必然途径。同时,失效锂离子动力电池存在重大环境风险,清洁回收具有重要意义。
徐教授分析了退役电池回收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退役电池拆解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电解质(六氟磷酸锂)的水解、废电解液的回收与处置,火法预处理过程的废气治理;
湿法冶金回收过程中的重金属废物亟待处理:含镍钴的除铁渣、废盐(如: 1吨三元前躯体,将产出3.4吨左右的十水硫酸钠等)、废水。
徐教授认为,未来的环境治理关键技术包括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防控技术;含镍钴除铁渣等重金属废渣的火法处理技术与装备;硫酸钠的苛化技术与装备;工业废水高效脱盐与回用技术等。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德闯
王副会长认为,从出台的各项政策可以看出,国家从法规、技术、标准、产业等方面,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旨在推动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尤其2021年以来,政策加码,2021年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的通知,动力电池回收行动是11个重点工程之一。随着国家层面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高度重视,动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将会按下"加速键”。
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区域废物管理室主任 董庆银
董主任介绍,2021年8月发布的《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 1186- -2021)要求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入厂前应进行检测,对存在漏液、冒烟、漏电、外壳破损等情形的电池采用专用容器单独存放并及时处理。要根据不同电池产品合理制定拆解流程,拆除塑料连接件、电路板、高压线束等部件,分类收集存放拆解产物,拆解过程避免电解质、有机溶剂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选取的焙烧、破碎、分选等预处理工艺应去除电池单体中的电解质、有机溶剂,使废电池电极材料粉料、集流体和外壳等在后续步骤中得到分离。材料回收过程按照湿法和火法两种工艺路线分别进行规范。采用湿法工艺进行材料回收前,应当先去除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中的电解质、有机溶剂。
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回收中心总监周东浩
周总监认为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同时也应认识到,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仍处于初期,存在诸多痛点,如回收渠道不规范、不成熟,电池规格型号不一致、拆解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缺乏电池快速无损检测技术、梯次产品无法标准化,生产效率低下,现有工业金属回收率低、纯度不高、工艺流程长、运行成本高,回收、利用过程中存在安全、环境隐患等。
针对这些行业难题,周总监表示,格林美解决的整体思路应该是:线上与线下回收相结合,开发全生命周期溯源与信息化系统;解决多类型/多规格动力电池的视觉多维动态感知、转载输送自适应控制、多机器人作业协同、解离物料智能归集等技术难题,开发自动化拆解设备;研发退役电池无损检测、状态评估分级新方法,开发成套设备;开发正极材料循环再生和报废电芯全组分回收再利用成套技术装备;建立安全、环境信息监控管理系统,全流程三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