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份报告讲透碳中和产业,2023更有十大趋势要关注
导读:关于碳中和长期发展,《中国碳中和产业合作发展报告2022》指出,加强产业外部协同与合作能够帮助突破产业自身的局限性,但跨界带来的行业界限模糊,也将会引发更强烈的市场竞争。
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做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双碳)的庄严承诺,拉开大规模低碳减排运动序幕。考虑到该战略目标的确定性,资本市场迅速展开布局,在近两年成立的各类碳中和咨询、服务公司已不少于3万家。但作为一项长期战、持久战,实现碳中和目标并非易事。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加强产业内部协同及合作是产业良性发展和有序实现产业碳中和的基础和必然要求。”近期发布的《中国碳中和产业合作发展报告2022》中指出,加强产业外部协同与合作能够帮助突破产业自身的局限性,但跨界带来的行业界限模糊,也将会引发更强烈的市场竞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碳中和产业包括碳中和牵引产业和转型产业,能够对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起到关键支撑作用。战略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环保产业等均属于牵引产业,比如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CCUS、新能源汽车。而碳中和产业合作则是指运用新的技术、生产方式、商业模式来帮助传统的能源及相关产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开辟一种新的以低碳技术为主导的新型生产力。
专家介绍称,“双碳”目标的实现与农业、工业制造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密切相关,需要对原有发展体系进行彻底重构。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如果互相之间不合作,“双碳”目标就无法实现。目前从大的角度来看,碳中和合作涉及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化、低碳价值化和低碳国际化四大方向(“四化”理论),低碳制造业、低碳金融、林业碳汇等都是其中的典型。
《中国碳中和产业合作发展报告2022》认为,碳中和产业合作可细分为能源合作、科技合作、数字合作、碳市场合作、消费合作、金融合作、供应链合作、国际合作的碳中和产业合作八大典型模式。其中,能源合作是实现目标的主抓手、碳市场合作是重要政策工具。简言之,改变对化石能源的过分依赖,重新建立起绿色能源体系正是当务之急。
2022年,面向碳中和长远目标的“1+N”政策设计已基本完成,接下来将步入实质进展攻坚期,重点仍在于高质量、稳扎稳打地推进相关工作任务。按照业界推测,在一众顶层设计文件指引下,2023年碳中和产业领域将呈现出十大趋势,即:
①碳中和服务公司退潮;②玩家升级;③商业模式创新尝试;④碳中和新基建大行其道;⑤双碳培训走向专业化;⑥外资认证机构业务爆发;⑦新能源原材料价格周期;⑧碳价先抑后扬;⑨大型活动碳中和成为标配;⑩产业投资热点斗转星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