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双碳目标引领,环境企业“十四五”如何布局?

2021-08-31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 浏览量:0

    导读:由环境商会主办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近期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各界将布局哪些重点领域?”这一话题进行了高峰对话。
  当前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已不足10年,时间紧、困难多、任务重,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传统的电力、钢铁、煤炭行业是节能降碳的主战场,也是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领域,“十四五”,它们将加大节能、减排、绿色、低碳进程,围绕绿色转型进行一系列布局。碳中和愿景下,节能环境企业也将有机会向社会各个产业渗透,为传统和新兴行业绿色赋能,有望与相关合作伙伴共同实现“弯道超车”。为实现双碳目标,各界将布局哪些重点领域?这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由环境商会主办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近期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高峰对话。对话由四川发展环境投资集团董事长李顺主持,新苏环保/雪浪环境董事长胡建民、中交生态副总经理李大龙、山东公用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毅,兴蓉环境副总经理刘杰、青岛万龙高新科技集团董事长高彦臣、和君咨询生态环保事业部主任杨宁等嘉宾参与了话题讨论。
 
  除了碳中和、碳达峰的大国承诺之外,环境问题倒逼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也是必须把环保目标落到实处的现实原因。
 
  距离实现碳达峰的时间已不足10年,任务艰巨,这是涉及各级政府、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同时也需要自上而下的务实落实。
 
  李顺董事长表示,目前在双碳目标的“主战场”上,绿色低碳将撬动百万亿级的产值,环境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环保产业以末端污染物治理为主,随着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推进,传统业务将面临巨大挑战。而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那些善于抉择、勇于创新和敢于实践的企业将乘此“东风”。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上,企业如何布局、如何作为,产业如何变化、如何升级,考验着每一位环保人。
 
  与之相伴的,是产业格局的变化,央企和地方国企逐渐成为产业的主角。
 
  中交生态副总经理李大龙表示,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号召、把握环保行业发展机遇期,贯彻落实“五商中交”发展战略,2016年,中国交建发起成立了中交生态。
 
  中交生态共有三种投资模式:传统的PPP模式、传统的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新推出的综合利用开发的模式。迄今为止,中交生态先后组织实施了永定河、锦江、沱江、汾河等大型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额超2000亿元。总体而言,传统PPP项目相对有限,以传统的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居多。
 
  中交生态在参与生态治理的同时也兼顾低碳目标。以沱江项目为例,总体水质由中度污染改善为优,水质达标率从2016年的52%提升到92.3%,在沿岸进行了生态廊道建设。承接成都八成排污的锦江,优良水体率从2016年的69%升至97.6%。中交生态还在两河沿岸建设了绿道、绿地、湿地、公园,并围绕其做绿色经济带的开发,培育了一系列的文旅的项目。同时,在怡心湖规划了1500亩的绿地,一年能实现一千吨的碳汇指标。流域治理与绿色低碳可以兼得,中交生态可提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围绕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生态低碳开发。
 
  与中交建同时进入环保市场的央企还有中国电建、中国中车等,他们从传统基建跨界而来,具备着资源、资金优势,以及承担基础设施、全产业链建设的能力。李大龙也指出,虽然央企具有强大的综合优势,但是具体落地实施需要地方支持,各自发挥优势,合作才能实现双赢。
 
  地处长三角地区的雪浪环境是国内烟气净化与灰渣处理领域较早的进入者之一,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后,又将危废处置业务作为重点发展方向。2020年,以资源再生利用为主业的地方国有环保企业——新苏环保与雪浪环境“联姻”。胡建民董事长认为,新苏环保与雪浪环境的联合属于业务互补、强强合作。
 
  胡建民表示,雪浪环境主要瞄准两个板块:一是工业废水处理,二是资源化利用发展方向。未来,雪浪环境将朝着三个方向努力。第一、巩固存量业务的优势。当前主要收入仍然来自“老本行”,为垃圾和固废焚烧提供装备。在装备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紧密跟“双碳”战略部署,更加强调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绿色化。第二、通过为合作伙伴引进技术,研发资源化利用新装备。雪浪环境力争为已经交付六百多条线的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提升烟气降耗、回收烟气余热。第三、新苏环保和雪浪环境“牵手”,新苏环保对外不再新增产业化项目,将为雪浪环境发展提供新助力。
 
  而位于孔孟之乡——山东省济宁市的山东公用控股有限公司,虽并不被业界所熟知,同样也是集城乡水务、热电联产、燃气供应、环保科技、建设工程、商业运营、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城市服务商。现有员工5000余人,总资产近400亿元。供水能力达到500万吨/年,污水处理能力180万吨/年,同时担负着6500万平米的供热和80万用户的燃气供应,服务人口达到1500万。
 
  近几年,山东公用在把握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历史机遇的同时,面向全国积极布局,在新疆、陕西、山西、河南、广西等地陆续也开展了一些环境产业项目的合作,打破了区域性的地方企业的束缚。另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的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争取整合优质资产成功上市,力争成为全国有名的环境服务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效益。
 
  张毅董事长坦言,双碳目标背景下,山东公用承压不小。本身传统产业布局就在进行碳排放,所以相关业务需要改造升级。但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环保集团从事污染治理,希望通过自身创新完成碳减排任务。山东公用在这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通过引进吸收消化转化成企业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未来开辟碳减排市场、积累技术经验和增厚服务水平。
 
  “作为地方国有企业其实地位很尴尬,上有央企、省属企业,下有灵活民营企业,其具备灵活的市场营销能力,包括科技创新的技术优势。我们不缺项目,缺管理经验、资金等要素,地方国企如何突围始终在探索中,唯有秉持开放、合作的心态,才能实现共赢。”张毅坦诚的说。
 
  同样是市属国企的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成都市兴蓉集团有限公司),70年始终专注水务的环境企业,2010年上市。兴蓉环境运营、在建和拟建的供排水项目规模约850万吨/日、中水利用项目规模100万吨/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模1.23万吨/日、污泥处置项目规模2980吨/日、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规模5630吨/日。
 
  副总经理刘杰表示,作为传统的水务环保企业而言,下一步业务布局的重点在固废或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比如垃圾焚烧发电,在兴蓉环境所有业务中体量不是太大,但却是发展最快的部分。碳交易市场启幕,对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来说是利好的。
 
  另外一方面,集中对存量业务进行成本控制、节能降耗。这些都与碳中和愿景契合。以公司污泥处置为例,通过现有设备设施的改造,基本上每年冬季可以实现污泥的自持燃烧。也就是说,近半年时间不用添加外部热源即可保持燃烧状态。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未来,希望与环保行业同仁共谋发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林业、湿地、碳检测、碳捕捉等方面开展合作,共享改革红利。“刘杰也向业内同仁发出合作邀请。
 
  山东另一家公司——青岛万龙高新科技集团,凭借人才优势,一直探索技术落地。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创共赢”的发展理念。
 
  如何将科技成果真正转化成产业,并助推这些科技产品或项目走向资本市场?高彦臣表示,万龙科技以“互联网+”思维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并充分发挥自身高科技产业运营优势,先后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以深层合资合作方式构建起“新智能、新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集团化、国际化实业公司。
 
  截至目前,公司现已精准熟化了6个高新科技企业,业务涉及新材料研发与工程化、智能化与信息化产品研发及系统集成、新能源产品研发与销售、高端节能环保技术与工程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橡胶新材料研发、橡胶轮胎智能化装备、太空能系统集成应用、固危废处理和废旧轮胎裂解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和君咨询生态环保事业部主任杨宁直言,“环保企业都在为双碳目标做绵薄之力,节能降耗、减排减碳等,但除此之外,把双碳作为业务的公司凤毛麟角。碳中和最直接的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供给端和需求端来说,貌似环保企业难以大规模涉足。”目前来看,最大推动的变革效益来自工业端,再加传统生活端的环保领域,其实现在已不是竞争红海,已经到了“黑海”状态,几乎都在工业端进行技术布局。
 
  目前传统环保业务大多布局在末端,即污染后再进行处理,而随着减量低碳的推进,还需要提前布局。“十四五”期间,点状的环保问题解决差不多了,更多要解决的是区域性甚至更大范围的生态问题。杨宁建议,央企环保企业可以实现长江11个省市联动,地方国企解决省内跨市一级的环保问题,而民营企业更多钻研技术和服务。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未来央企、国企、民企这种色彩会逐渐淡化,“总包商”和“分包商”的角色逐渐显现。
 
  最后,李顺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指明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引领美丽中国建设有序展开,碳中和背景下,环保行业要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力军”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