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为什么环保做不大:兼具最新技术应用与手工业特点的奇葩行业

2021-08-24 文章来源:中国大气网 浏览量:0

为什么环保行业没有“独角兽”类的企业产生?为什么之前各个省市都没有成立自己的环保集团,现在如雨后春笋般的涌出?为什么多数环保公司都做不大?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述。

环保行业的政策性周期性和区域性壁垒

环保行业的政策性影响和周期性相对明显,政策导向和财政投入决定着从业者每年的蛋糕到底有多大。

比如城市污水厂建设、垃圾焚烧厂建设、电厂的脱硫脱硝、农村污水治理、以及农村改厕等,以及上述相关的运维,每年政策要求的财政投入预算均可能产生变化。这些周期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些企业的生死和周期。

环保行业的区域性壁垒也存在,各省成立自己的国资环保集团,就是一种体现,这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参半。这个问题展开就说来话长了,从分工上来讲,我认为还是应该成立的。 

环保行业的公益属性决定其利润不高

比如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这些均涉及民生,是一个公益性行业属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其不可能有较高的利润率。对于工业污染的处理方面,这些又属于“花钱”的活儿,在环保方面的每一分钱的投入,都需要摊在企业产品的成本里,抵消企业的利润。因此在投入方面,是能省则省,甚至早年是以“污染的代价换发展”。

因此,环保行业成为了一个讲“便宜”的行业,建设投资要“便宜”,设备要“便宜”,用人要“便宜”,运行维护要“便宜”……

“便宜”导致两个后果。

一是行业鱼龙混杂,劣币驱逐良币,一些按照目前技术需要花5块钱做的事情,偏偏有人说他花1块钱就能做,而往往市场也接纳。还有一种情况,在监管层面,由于问题较多,监管有时也只是看企业“有没有”环保设施,或是环保设施“是否运行”,而对真实的运行结果并没有较真儿,这也导致在投入上“只要有就行”。

 如果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合理的相同标准下,“便宜”将会导致良性的后果:技术优化与良性竞争。

否则,辛辛苦苦钻研技术,提高产品,远不如“搞定领导”来的更简单粗暴便捷。

环保行业的技术性门槛貌似不高但是做好不易

环保行业的学生,经常有一个困惑,好像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比如做市政污水,明显环境工程专业的搞不过排水工程专业,设备开发,明显你又不太搞得过机械设计,搞在线监测,似乎也没有仪表控制相关专业有优势,但是呢,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又什么都懂一些,什么都要学。

这也是环保行业的特点,其实做到融会贯通并不容易,各个专业之于环保来说,都是工具,最终是为达到污染物得以妥善处理处置的目的。有点像互联网行业的一些运营,有你的时候似乎显不出来,好像谁都能替代,但是没你的时候,哪哪又不太对劲。

因此,环保专业的学生的很多工具性的学习深度,远不及相关的专业,但是,相关专业,之于环保来说,又都只是“工具人”。产生的结果是,各个专业的人看环保与之相关的那一点,都会觉得,你这个太简单了,但是把这些串起来,还得靠环保专业“万金油”似的融汇贯通。

相同问题的应用场景不多导致公司规模受限

环保行业虽然统称为环保行业,但是其做的事情千差万别,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行业”,这也是环保行业和其他行业差别较大的地方。

不恰当的例子,比如餐饮行业,虽有区别,但解决的问题基本一致,都是解决“吃”的问题,无非是吃火锅还是烤肉,中餐还是西餐的问题。

而环保行业内不同细分的差别可就大了去了,搞环评的可能搞不了生活污水处理,搞生活污水的可能搞不了印染废水,搞污水处理的可能搞不了脱硫脱硝,你可以这顿饭不吃中餐去吃个西餐,但是你不能拉一个搞废水处理的直接去搞烟气除尘,说起来都是环保行业。

在很多不同的细分领域,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和经验积累,并不一定通用,而每种场景的市场规模可能并不大,这些都对人有较为严重的依赖,这也是导致环保公司规模无法扩大的原因之一。

无法标准化导致公司规模的无法持续性扩张

导致环保公司规模无法扩大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无法标准化导致的。每一个解决方案,每一个项目,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这就导致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来进行专门的设计施工安装,包括运维可能都有其一定的个性化特点。

看似每个项目不大,但是对于人的依赖并不小,无法标准化。

环保行业里可以标准化的,是一些具体模块,比如泵管阀、比如离心机叠螺机、比如风机,而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迭代,以及总的市场需求,并不像手机、汽车这样巨大,且迭代周期相对更长。

这些都影响着环保公司的规模扩张与发展。

总之,如果说现在是工业4.0时代,那环保行业则兼具着新技术对行业的再造(比如AI,物联网,在线监测等,实现着行业的革新与进步),以及手工业时代的双重特点,既有最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又需要环保“手艺人”的设计与打磨。

也许,这些就是环保行业“做不大”的原因。(作者:张辉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