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观点】生态新基建新在何处?
今年,备受关注的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海、江苏等地陆续出台政策文件推进新基建建设。精准发力新基建不仅是立足当前,应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的有效手段,更是面向长远,代表着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基建的价值不仅在建,更在于用。如何用好新基建,让它为产业发展、城市绿色转型等提供助力,需要从国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探寻新路径。
在生态环境领域,近年来,我国先后围绕国家储备林建设、生态屏障区建设等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专项”“蓝天行动计划”等生态环境专项项目攻关,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不容乐观,生态环境污染的区域性、流域性、系统性特征更加凸显,在常规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的形势下,新型环境问题逐步显现。
当前如何用好新基建,如何在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形态的赋能下催生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新应用、新发现、新理论,形成适应性强、自我迭代的新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
用好新基建,建好生态环境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生态新基建),将会极大地提升新基建的战略纵深。同时,在日趋复杂化、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形势下,将新型技术设施建设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创新技术与学科手段深度融合,将让生态新基建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生态基础设施一词最早见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它表示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传统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系统,它维持着城市的生态网络的安全与健康,并确保城市及居民获得连续的自然生态服务,包括所有城市绿地系统、林业和农业系统,可提供自然服务的自然保护系统,是城市扩展和土地开发利用不可触犯的刚性限制。
生态新基建是一种瞄准更加绿色、更加生态、更加现代,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基础设施,它不简单地等同于新建基础设施、改造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单一化行动,而是上述基础设施的综合、绿色和高质量发展。因此,生态新基建并不等于“生态+新基建”式的简单加权,而是基于二者的有机、深度融合、催化形成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兴技术体系。
生态新基建新在何处?与传统的生态基础设施相比,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客体、建设理念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特征。
新的投资主体。生态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传统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多源于政府公共投资。而生态新基建同时具备公共产品属性与新型产业特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生态新基建的投资主体要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推动生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吸纳广泛的社会资源参与投入。可以通过发展生态银行建设、绿色债券建设等,拓宽生态新基建的资本投入渠道、范围等。
新的生态理念。相较于传统生态基础设施仅关注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供给能力,生态新基建不仅面向自然系统,同时面向人类社会系统,并以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维持与提升为目标。生态新基建不但关注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供给能力,并且着眼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稳步、健康及高质量发展,通过复合生态系统弹韧性的提升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新型生态技术。生态新基建涉及的领域与传统基建有所不同,随着关注重心的迁移,更加强调跨学科知识、技术的综合应用。生态新基建的技术体系应立足于新基建的技术体系,从生态、经济、管理、金融等多学科领域出发,服务于生态化、绿色化、智慧化的未来城市发展形态。
新的问题导向。生态新基建落脚于新型问题导向,即不仅解决好自然系统的修复、保育问题,更以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生存问题、发展问题为导向,围绕资源环境协调、智慧型与生态型城市建设、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等复合生态系统问题系统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