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工业园区污染防治难度升级 第三方治理成“良方”
导读:污染物排放量大、复杂的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主攻方向,园区内不同企业类型增加了大气污染治理和水污染治理的难度。对此,第三方治理的模式被认为是工业园区治理的可行之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曾表示,新的一年,北京大气污染治理应当聚焦工业园区和移动源的污染减排。
实际上,不仅是北京如此,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已成了一大重要内容,包括大气和水等治理。工业园区将各类工业企业汇聚到一起,其所排放的污染物量大,部分园区内污染治理能力不足,污染治理专业化水平不高,导致治理情况不平等,会影响整个园区的环境质量。
具体来讲,在废水处理上,园区内各企业的多样化使得废水中的物质成分比较复杂,企业的性质导致进水总量和水质随着时段的变化存在一定浮动;废气治理上,工业园区VOCs排放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有很大影响,会引起区域臭氧浓度超标。
工业园区的不同企业类型均增加了大气污染治理和水污染治理的难度,环保攻坚战,工业园区也成为了主战场之一。
对此,有专业人士针对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等提出了建议,表示应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加强园区的智慧化建设,对园区的污染物排放进行实时实地监测监督,确保技术、设施、管理、监督方方面面都做到位,从而提高园区的环境质量。
有了治理方案、技术、设施等,但园区内的污染防治如何保障治理污染能力平衡,促使园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呢?针对此,第三方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被认为是达到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运营治污效果的不错选择。
2019年7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通知》,其中明确选择一批园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2020年5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决定开展第二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遴选工作。
这是因为第三方治理企业具有成本,融资和监管三大竞争优势。第三方治理企业业务专业化程度高,可降低企业治理成本的10%~20%,同时可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方案;第三方污染治理企业承接业务使得环保部门从监管分散的排放源变为监管集中可控的企业,使政府监管难度降低、效果提升。
有专业机构初步估算,到2025年大气第三方治理市场将达到540亿。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主要运用在环境公用设施建设运营和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两大重点领域,模式分别为“政企合作”和“企企合作”等。
另一方面,环境监测对工业园区的大气污染治理也很重要,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副司长曾在会议中指出,第三方的社会监测机构也将面临越来越好的形势。
第三方治理已成大势,但面对如今的污染防治情况,也需要顺应污染防治要求进行转型。在这一方面上,有专家表示,第三方污染治理企业应进行两大转型,一是从单一设备供应商转型为多设备供应商,致力于打造“水固气”大环保生态圈;另一方面,第三方治理企业要向一体化综合服务商转变,完善从投资到设备、工程、运营以及检测的一体化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