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减排大气污染物 移动源这块“硬骨头”怎么啃?
众所周知,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燃煤和移动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汽车和轮船的保有量越来越多,不仅成为我们日常出行的快捷方式,也是我国货物贸易等的主要工具,蓝天保卫战的持续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2019年,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19)》,公布了2018年全国移动源环境管理情况。据了解,移动源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有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等,其中所排放的氮氧化物为1106万吨,占比32%;另外,在北京、上海、杭州、济南、广州和深圳等城市,移动源为颗粒物PM2.5的首要来源。
资料显示,移动源分为道路源和非道路源,机动车属于前者,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则为非道路移动污染源,这也是本文主要针对的三个方面。
从2013年-2018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32.7%,但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11.1%。这得益于我国近年来对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重视,通过施行严格的排放标准、淘汰老旧车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方式降低机动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
接下来在继续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法规的同时,更要加强对重型汽车的管控,尤其是重型柴油车。数据显示,重型汽车对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贡献率达78%。针对这一方面,我国减少使用重型柴油车等的公路运输,推行“公转铁”、“公转水”等运输方式,从源头减排。
非道路移动机械主要用于建筑工程,其所排放的氮氧化物525.2万吨,占比48%。有数据显示,一台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的颗粒物是机动车的63.5倍,因此也成为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不固定,流动性强,抓住这一特点,生态环境要求各地在2019年前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并确保每月抽检率不低于10%,实行“一机一码”。同时,各地方也积极响应,立法强化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防治。
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几个举措中,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就是其中之一。港口停靠的船舶,其所排放的二氧化硫也很多,占比总排放量的8.5%,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有26%也是由船舶排放的,治理起来也较有难度。
自2020年1月1日起,全球船舶所使用的燃油中,硫含量不得超过0.5%,“限硫令”的实施也加快了对船舶污染治理的需求。对此,使用清洁LNG燃料成了治理污染的方式之一,江苏和浙江已经开战了围绕LNG的业务。除此以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陆续释放低硫燃料油产能,计划今年提高到1815万吨/年。
从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三方面齐抓移动源污染治理,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继续深入,后续各项标准体系的完善,和防治措施的落实,将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