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江苏碳汇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解码中国双碳服务的创新实践样本
5月13日,走进盐城环保科技城双碳大厦数字中心,不少企业代表专注地在江苏碳汇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碳魔方”平台前观看碳数据实时跳动。这套集碳排认证、绿电交易与碳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可为企业提升15%直接收益,并成为预测企业全国碳市场受益的重要窗口。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的重点服务商,江苏碳汇林公司成立两年间,服务企业超600家,带动区域碳交易规模增长37%。通过构建“方法论输出—产业赋能—国际互鉴”的闭环生态,为全国双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板。
江苏碳汇林公司率先搭建起跨国合规服务桥梁,其合作的“碳关税智能预审系统”,通过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动态追踪,已为省内外30余家出口企业节省合规成本逾2000万元。更关键的是,企业创新提出“认证前置”服务模式,联合SGS国际机构,将碳核查节点前移六个月,为做出口贸易的中小企业产品赢得国际市场准入先机。
这种规则转化能力源于持续的知识沉淀。企业建立的“双碳知识立体”数据库,涵盖全球各类碳市场监管动态,对自愿碳市场的规则修改意见被生态环境部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新版文件。公司执行董事王军纯认为:“中国双碳服务商必须具备双重基因——既要深谙国际游戏规则,更要懂中国企业的现实痛点。”
在江苏阿现特传感器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场由碳资产管理引发的效率变革正在上演。江苏碳汇林派出“碳效工程师”团队,通过诊断,不仅完成200张国际绿证申请,更发现空压机系统存在28%的节能空间。这种“碳资产+”服务模式,使企业年度综合能效提升19%,开创了企业绿色出海新路径。
这种深度赋能正在形成链式反应。针对3C电子产业集群,江苏碳汇林创新设计“碳链主”计划——通过服务立铠精密等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47家供应商建立碳核算体系。在盐城环保科技城,这种协同效应已催生全国首个“零碳供应链示范区”,实现年降碳量4.2万吨。
从技术输出到标准共建。去年9月,20余位非洲代表在双碳大厦见证了中国经验的特殊输出,江苏碳汇林主导设计的“光伏+生态修复”解决方案,将新能源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合的模式,可使项目绿色收益提升40%。江苏碳汇林构建的“双循环”技术转移网络正持续释放能量,向东盟国家输出碳市场设计方案,制定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更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推动碳管理体系认证,推动国家级碳管理监测园区建设的示范和试点。
从单一咨询服务到生态级服务平台,江苏碳汇林的蜕变折射出中国双碳产业的进化轨迹。正如王军纯所言:“我们正从追赶规则向定义规则跃迁,这不是某个企业的突围,而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