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练就“一支笔” 打开“效率门”——盐城环保科技城强化文稿写作培训观察与思考

2025-04-21 文章来源: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 浏览量:0

“请示的特点是一文一事,一份请示只针对一个事项,便于上级高效审批,必须事前行文,待批准后方可实施。而报告的特点是具有汇报性,以叙述事实为主,不夹杂请求事项,不需要上级批复,仅作信息传递……”,这两个在工作中常见的上行公文文种,因不同的功能定位,曾让不少部门的业务骨干感到头疼的难题,如今通过一节课便轻松化解。

4月19日,盐城环保科技城第三期业务骨干综合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在绿巢讲堂举行,来自14个一线部门的近30名业务骨干,以“一支笔”为切入点,围绕工作中常用的综合文稿规范要求进行写作实训,这场“写作革命”是环科城以文稿能力培训为纽带,破除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能,推动业务骨干从“事务型”向“思考型”转变的创新实践。

从“写不好”到写“明白”。环科城业务骨干长期奋战在招商引资、企业服务、项目建设一线,普遍存在“重执行轻总结”“会干不会写”的短板。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多元化的工作需求,如何精准提炼问题、高效传达政策、科学总结经验,成为制约工作质效的关键瓶颈。今年初,环科城党工委将这项工作列为七大制约瓶颈之一,要求必须在年內化解,为此,环科城党政办按照“我的业务我来讲”工作要求,率先制定了“每月双训”方案并聚焦“写作能力”这一核心,从大标题用什么字体、什么字号等零基础做起,通过“理论+实践”的课程设计,引导学员跳出“模板依赖”,强化逻辑思维和结构化表达。从问题分析、数据整合到成果呈现进行手把手指导,帮助学员将碎片化经验转化为系统化成果。参训的科技局业务骨干田雨坦言:“过去写材料总怕说不到点子上,现在学会了用‘金字塔原理’梳理思路,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明显提升。”

以“笔力”撬动“效能链”。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仅是文字表达的优化,更是思维方式和执行能力的重构。培训中,“一支笔”被赋予了多重内涵,经发局通过撰写简明扼要的政策指南,将原本严谨的政策条文转化为企业“看得懂、用得上”的操作指引,助力惠企政策精准传达;环保产业专班在调研报告中运用数据对比等方法,深度剖析目前产业链存在的短板,为管委会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广深招商团队在培训后优化了项目推介方案,用“一图读懂”代替冗长PPT,成功促成投资12亿的新能源项目1个月内完成签约落地,跑出“环科城速度”。“现在写在建项目分析,终于知道如何驾驭文字了!"投促办笔杆子徐树楠展示着新出炉的《环科城工业项目建设季度报告》,内嵌的可视化数据看板聚合了8个部门实时数据。

构建“学用贯通”生态圈。文稿不仅是信息载体,更是区域竞争“软实力”体现,为避免培训成为“一阵风”,环科城党政办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培训活动将贯穿全年,在培训形式上,以集中授课为主,穿插进行实地调研、研讨交流、新闻采风等.;在时间安排上,每半月举办1次集中培训或其他活动;在内容安排上,除加强公文写作能力提升、外宣稿件采写、重要信息采写及报送外,还着力加强开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发展研究,以及党的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经济运行、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等重点工作研究等培训,推动 "学用双向奔赴"。

“一支笔”背后,是盐城环保科技城对业务骨干能力建设的深层思考,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人”始终是改革创新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写”的能力倒逼“想”的深度、“干”的精度,既破解了“忙而无序”的困境,也为环科城打造学习型组织、塑造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如何将“笔力”转化为更多维度的“生产力”,仍需在技术赋能和文化培育上持续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