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港湾
全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伟大建党精神。那么伟大建党精神是怎样生成的呢?全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力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社会基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呼号,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不断地唤醒仁人志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旧的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成功必须寻找新的方案和出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绝望的中国人民看到新的希望,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使中国人民进一步看到西方资本主义赤裸裸的剥削。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伟大力量。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选择。五四运动后,形成了一批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坚定地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成立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理论基础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驱热情重塑着自己的信仰,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社会的“良方”。李大钊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必将引领世界。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作为近代中国文化中心,上海现代出版业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尤其是1920年在上海重新出版发行的《新青年》,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广泛传播形成了一个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群体,如陈望道、施存统、李达、李汉俊等人,都以高涨的热情研读马克思主义,重塑着知识分子的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使中国先进分子的理想由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找到了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真理,从而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内生动力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未曾中断的国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近代以来传入的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几乎都能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有关材料,作为其在中国的萌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以民为本的初心理念、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等,是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内生动力。
“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以民为本的初心理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自强不息的精神,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特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我国近代还出现了三次空想运动:洪秀全的空想社会主义;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些近代思想运动,也有力推动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形成及其组织实践,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主体条件
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和陈独秀等的影响和推动下,形成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和陈独秀。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等。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是董必武、林伯渠等。
1920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先后成立,形成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格局。陈独秀在上海创建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早期共产党小组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此时各地的党组织虽不是全国性的政党,但已具备现代政党的雏形,孕育着“伟大建党精神”,勾勒出“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要素。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
中共一大的召开是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内部来讲,中国共产党各地早期组织的建立并形成广泛的联系,使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从外部来讲,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共产国际的帮助加速了这一进程。
为了执行共产国际“二大”的决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于1921年6月来华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23日,在国内外条件和主客观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树德里(后转到嘉兴南湖)召开。共13位代表参加,代表着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和日本的党组织。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也列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关于当前工作的决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
百年前,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站在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做到“九个必须”,从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作者:任伟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习近平这样阐释人民民主